“初夏的紫竹溪,微风轻拂,清澈的河水碧波荡漾,村民三三两两从河堤走过。”5月21日,再次回访紫竹溪的重庆市涪陵区检察院办案检察官李姣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几个月前这的污染景象曾让她十分揪心。
紫竹溪的重获新生,得益于该案首次实现全闭环在数字检察“公益诉讼线索举报一件事”上的应用。
据介绍,“公益诉讼线索举报一件事”是“数字重庆”第一批通过试点开发的市级应用子场景。该场景在“检察工作网”“渝快政”“渝快办”以及“三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等平台部署了公益诉讼线索举报、核实、管理、流转及协同处置、效果评价及监督功能,实现线索收集、处置、办理、反馈的一件事闭环,拓宽公益诉讼案件来源、增强群众感知、提升办案质效。
“快来看,刚刚数字检察系统推送了一条雨污混流可能污染长江的公益诉讼线索,我们要赶紧去现场核实一下。”
2024年1月,该数字系统自动抓取了一条来自“益心为公”志愿者提报的公益诉讼线索,这一线索引起了涪陵区长江生态检察官办案部门的高度重视,立即组织人员到现场进行核实。
据初步核验,办案组发现一条紧邻长江名为紫竹溪的支流存在污染情形,其上游有一处蚊蝇乱飞的黑臭水体。经检测,水体的PH值、悬浮物含量等均严重超标。
污水从何而来,又该如何治理?
带着这些疑问,办案组依托部署在“渝快政”上的“公益诉讼线索举报一件事”线索核实功能,调查搜集固定证据。经询问附近居民,走访相关管理部门,结合“公益诉讼线索管理系统”IRS行政单位共享的重庆市排污单位名录、重庆市环境质量手工检测点位信息等数据进行比对分析,查清了污染原因系附近场镇污水管网未彻底实行雨污分流,居民生活污水流入低洼处形成了约4.8亩黑臭水体,这些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长江支流紫竹溪,从而造成了环境污染。
“雨污混流不仅造成了紫竹溪污染,影响周边群众正常生产生活,而且对长江生态环境构成了威胁,应予整改。”2月20日,该院依法向负有管理职责的当地乡镇政府发出检察建议,建议系统摸排污染原因、全面整治紫竹溪雨污混流直排问题。
收到检察建议后,该镇政府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召开紫竹溪污染整治专题会议,对调查核实的情况进行分析研判,落实人员、资金并制定详细整改方案。
经过三个多月的整改,昔日淤塞的污水管网得到疏通升级,新建一座化粪池统一集中收集污水,所有泵送污染水集中处理达标后再行排放,并落实了专人定期巡查维护,以确保污水不外溢,设备正常运行。
“现在黑污水清理了,臭味没有了,环境变好了,我们舒心了。”5月21日,收到整改回函后,办案检察官邀请当地政协委员、“益心为公”志愿者对现场进行“回头看”时,周边村民纷纷点赞。
案件办理完毕后,办案检察官通过“公益诉讼线索管理系统”将案件办理、问题整改情况向线索举报人进行反馈,完成了从线索举报、案件办理、协同履职、反馈评价的“公益诉讼线索举报一件事”闭环。
据了解,涪陵区检察院作为“公益诉讼线索举报一件事”数字检察场景首个试运营单位,截至目前共收取线索300余条,立案办理18件,占整个公益诉讼案件办案总量的69%,真正实现了数字驱动的高质效公益诉讼检察办案新模式。